分红诱惑:有机构分红前突击买入 还有“帮忙资金”不白帮忙 买在基金分红前
因避税等优势,选在分红前突击买入公募产品的机构投资者已不在少数,其中还包括一批“帮忙资金”。 今年三季度,金鹰鑫益因2家机构投资者买入而规模增幅显著,而买入时段基本上在产品分红之前。这次分红是该产品成立以来第二次分红,距离上次分红已时隔3年多。也由此,引发了关于机构投资者分红前突击买入的猜测。 情况或有不同,这一次出现了“帮忙资金”的身影。去年12月成立的恒生前海恒源臻利,今年9月、10月已先后完成3次分红。今年中报已提示,该产品已在报告期内出现了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针对该情形,恒生前海基金已向证监会报告了解决方案。 在随后的三季度,恒生前海恒源臻利因3家机构买入而规模大增。据季报披露,这3家机构买入后不久,3份分红公告陆续发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为保障新基成功发行或挽救濒临清盘的基金,基金公司通常会请来“帮忙资金”。但“帮忙资金”也不会“白帮忙”,它本身就带有明显的逐利性、还有高流动性。这也意味着,“帮忙资金”的投资存续期通常仅有两三个月,甚至更短。 另有观点提出,“帮忙资金”很看重安全性,通常会选择帮助股票仓位较低的产品。但可能会导致接受“帮忙”的基金经理错失行情,从而损害其他持有人的利益。 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会选择在基金分红前进入,分红后利用基金净值下降的时机撤出,以进行税务筹划。为避税,不少机构在分红前短期持有、而后迅速撤出,从而对基金投资行为造成扰动。也因此,不少公募因通过分红帮助客户不当避税受到处罚。 疑似分红前突击买入? 金鹰鑫益混合成立于2016年11月,该产品首次募集2.08亿元(A/C合并统计)。2019年4月又增设E份额。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金鹰鑫益混合A/C/E净资产合计1.76亿元,三季度净资产增长至3.46亿元。较二季度末,A/C类份额三季度规模均分别增长1.4亿元、0.39亿元,E类份额规模有所减少。 今年中报显示,机构1于6月25日至6月30日买入金鹰鑫益混合3037.6万份,所持份额占比为21.59%。截至二季度末,金鹰鑫益混合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22.90%,其中A/C/E类份额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分别为15.94%、48.27%、0.00%。 显然,在机构1买入前,持有该产品的主要是个人投资者。 据10月25日披露的三季报,机构1又于7月1日至8月19日继续买入金鹰鑫益混合964.23万份,期末共持有4037.84万份,所持份额占比为14.23%;另有机构2于8月26日至9月30日,买入1.15亿份,所持份额占比为40.4%。 由此,金鹰鑫益混合三季度规模的增长,特别是A类份额,主要仰仗于机构2的大笔买入。 就在9月26日,金鹰鑫益混合发布年度首次分红公告,收益分配基准日为9月18日。这也是该产品成立以来第二次分红,首次分红公告还在2021年7月1日发出的。可以看到,机构2开始大笔买入的时间点基本是在该产品分红之前。 据天天基金网,金鹰鑫益混合A/C/D 近3年收益率分别为1.67%、1.35%、0.46%,在1995只同类产品中依次排在第397名、第402名、第434名。 但近一个月以来,这3类份额的收益率分别为2.73%、2.71%、2.70%,在2307只同类产品中依次排在第1373 名、第1378名、第2307名。据中报、三季报,金鹰鑫益混合对权益投资的配置占比分别为4.76%、4.08%;对固定收益投资的配置占比分别是86.76%、88.37%。 还有“帮忙资金”买在分红前 同样作为一只偏债混合型产品,恒生前海恒源臻利成立初期的总规模为2.6亿元。今年一季度末,恒生前海恒源臻利总规模仅0.2亿元。到了二季度末,A/C份额各自规模均不足百万。截至三季度末,恒生前海恒源臻利A/C的资产规模分别为5.02亿元、27.65亿元,较二季度末各自增幅为2954473%、507364.5%。 这一“巨幅”增长的背后,是机构投资者的大笔申购。 该产品中报披露,5家机构投资者已在二季度全部赎回所持份额;截至报告期末,已无机构投资者持有恒生前海恒源臻利。 据10月25日披露的三季报,机构1大笔申购恒生前海恒源臻利9.53亿份,报告期末所持份额占比为41.01%;机构2在2个时间段合计申购4.08亿份,所持份额占比为17.58%;另有机构3申购1360.94万份。这3家机构投资者在8月19日至9月30日期间,共计申购13.75亿份,期末所持份额占比合计59.17%。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前海恒源臻利于今年9月21日、10月26日、10月29日发布分红公告,披露的权益登记日分别为9月23日、10月28日、10月29日。从买入时间点来看,上述3家机构买入后不久,分红公告开始陆续发布。 据天天基金网,恒生前海恒源臻利A/C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49.80%、49.56%,分别在562只产品中排在第1、第2名。而因权益投资占比较低,自924行情过后,该产品业绩排名下滑明显,近1个月收益率分别为0.20%、0.14%。其中,A份额业绩在1239只同类产品中排在第1126名,C份额业绩在599只同类产品中排在第566名。(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民间艺术”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