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1亿美元融资!元戎启行城区NOA已“上车”新蓝山,将探索Robotaxi商业化运营

11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戎启行)完成1亿美元C1轮战略融资,由国内头部主机厂独家投资。此前有消息称,此轮融资由长城汽车(601633)独家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元戎启行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聚焦于出行和同城货运两类业务。截至2024年7月,元戎启行公司总人数超6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为84%。目前,元戎启行已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5亿美元,股东包括复星锐正、云启资本、阿里巴巴、耀途资本和东风资产等。  元戎启行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国内量产项目和拓展海外业务,同时为探索Robotaxi商业化运营、布局VLA(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技术提供资金支撑。  进入2024年,城市NOA、端到端等成为各车企提及的高频词汇,高阶智驾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新焦点。据盖世汽车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库数据,2023年,国内NOA功能累计搭载量达到94.5万辆,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搭载量分别为70.7万辆和23.8万辆。预计2024年,这一配套规模将突破180万辆,2025年突破300万辆。  不过,在高阶智驾领域,目前拥有城市NOA量产能力的智驾供应商并不多,华为、Momenta、元戎启行是为数不多在量产环节有所突破的玩家。  官方资料显示,元戎启行在2020年开始投入BEV(鸟瞰视图),2023年开始研发端到端架构,并推出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DeepRoute-Driver 3.0,以及D-PRO和D-AIR两款智能驾驶系统产品,前者提供全域高阶智能驾驶,后者涵盖多种辅助驾驶功能。  据了解,元戎启行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新的VLA模型。VLA模型最早由Google DeepMind提出,是一个融合了视觉、语言和动作的多模态模型,可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元戎启行CEO周光表示,公司的VLA模型将基于英伟达下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Thor开发,预计于明年发布,届时公司也将成为业内首批使用Thor的玩家之一。  目前,元戎启行已与多家汽车主机厂达成量产合作,其中魏牌新蓝山、smart精灵5均搭载来自元戎启行的无图城区NOA技术方案。据官方透露,预计2024年底,至少会有三款搭载元戎启行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进入消费者市场。此外,元戎启行也在积极推进与多家主流车企的十余款智能汽车的量产合作,涵盖SUV、MPV、越野等多个细分市场车型。  记者留意到,如今多家车企趋向与多个智能驾驶供应商合作,不再局限于单一合作伙伴。例如,长城汽车的智驾供应商除了自家孵化的毫末智行外,还有Momenta;比亚迪(002594)和广汽等也在采取这种多元化合作模式。  有观点认为,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选择增多,也给供应商带来了更大压力。对此,周光认为,车企选择供应商时不会只选一家,因为这样风险太高,但同时也不会太多,因为合作关系是深度且紧密的。“智驾系统不同于普通零件,比如轮胎,可以随意更换供应商,这方面的合作需要深度技术和服务的整合。并且,智驾技术也是车企品牌实力的体现,如果合作的供应商过多,可能会影响车企的品牌形象。”周光进一步解释称。  此外,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渐向更经济的车型普及,以往20万元级别及以上才能搭载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开始下沉至10万元级别车型的标配。但是,这也带来了功能同质化的问题。  对此,周光表示:“当前,中低阶的(智驾功能)确实已经是同质化竞争了,企业最关键的还是要提供有效的功能。有些消费者花费几百或几千元安装的设备,他们可能从来不会使用。元戎启行考虑的不仅仅是价格低廉,而是要确保产品的好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  对于未来规划,元戎启行方面表示,公司一方面通过与车企深度合作,将端到端模型应用于量产车型,共同打造智驾汽车;另一方面,则会基于端到端模型和量产车,与车企或第三方运营商合作,实现Robotaxi的规模化运营。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已与德系、日系及韩系车企进行合作接洽。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民间艺术”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