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何艮:深远海养殖有待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

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11月9日,北京大学2024年乡村振兴论坛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何艮指出,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养殖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不过在发展过程中,还需注意转变养殖模式、经济模式和技术体系。  何艮表示,在土地资源宝贵而有限的情况下,海洋拥有更大的体量,人们不光可以向陆地要食物,也可以向海洋要食物。水产品含有优质动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有利于健康。2023年中国水产品产量为7116.24万吨,基本占到全球60%。  目前,我国海洋生产主要还聚焦在近岸养殖,需要转型。近几年,国家多次强调深远海养殖,要走向深蓝,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不过,从近海走向深远海,风高浪急,一方面是物理性的风高浪急,另外一方面是整个产业链还没有构建起来。原来小规模、散养、小养殖户的技术体系,和现在工业化、深远海养殖的技术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深远海需要大设备、大装备,一个养殖工船的投入就可能是上亿元,投资者担心怎么回本的同时,海上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船只管理、海域管理等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有待形成更完整的经济模式和养殖模式。  同时,在技术体系方面,国内对深远海的技术体系还没有跟上,尽管使用了深远海网箱,但实际上还是在用原来的思维结合这些设施,没有真正形成工业化高效生产。“只有突破了这些问题,深远海养殖才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何艮说道。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民间艺术”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