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拓宽岳麓山大学城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学习和成长渠道,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互惠互补、共建共享,打造岳麓山大学城优势特色。  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实施线上优质课程学分互认。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将209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纳入三所高校学生互选课程,实行学分互认。今后各高校新增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省级其他类型线上课程,均及时纳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范围。鼓励各高校将其他优质线上课程纳入互选范围。  共建选修课程库。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逐步放开人文艺术、自然科技、经济社会、创新创业等通识教育线上线下选修课程互选。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各遴选2个学院进行课程互选试点,新入学学生须选修不少于2个学分的其他高校的选修课程(含线上线下课程)。到2027年秋季学期,各高校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统筹优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组织教师对同类型课程开展集体研讨,突出各校同类型课程的优势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从2025年起,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每年各增加10门左右学分互认的线下专业选修课、学科拓展课;到2027年,各高校开放学分互认的线下专业选修课、学科拓展课数量不少于90门(每校不少于30门)。  打造互选微专业。中南大学依托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护理学等优势学科,湖南大学依托化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优势学科,湖南师范大学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哲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优势学科,面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围绕特定学科专业素养或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各自打造1—3个微专业,每个微专业开设4—8门课程,供各高校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校内和跨校选修。鼓励高校联合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微专业,实施项目制教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微专业的高校为修满全部课程学分的校内外学生,出具成绩单,并与相关联合单位共同颁发微专业证书。  探索专业必修课程学分互认。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探索共建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同类专业必修课程,实施学分互认,支持学生到其他高校修读同类课程。各高校根据专业必修课程授课情况,在保障本校学生上课需求的前提下,创造条件为其他高校学生提供修读名额。  开展后勤共保、设施共用  逐步推动校园“一卡通”互通。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技术合作,利用设备更新、改造、提标等方式推动校园“一卡通”系统和设备逐步兼容,推动实现各高校学生持校园“一卡通”可出入其他高校的校园、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及其他公共场所。  稳步开放学生食堂。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特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逐步互相开放所有学生食堂,做好各高校学生餐卡转换互通,实现学生刷餐卡可在各高校的学生食堂就餐。  有条件开放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有条件面向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开放,学生持校园“一卡通”和学生证每年可免费预约进入岳麓书院参观一次。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师凭校园“一卡通”(教师证)可免费预约进入岳麓书院参观。  推动资源设施应享尽享。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根据后勤资源、设施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承载能力,结合各高校师生使用需求,按照实事求是、应纳尽纳原则,将具备条件的教室资源、图书资源、科研设施、体育场馆、训练场地、展厅展馆等纳入共享范围。对暂时不具备共享条件的,各高校要积极改善条件,逐步扩大共享清单的覆盖范围。  三高校将在2025年春季学期推出12门互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24门互选线下专业选修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以及4个互选微专业,并开放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仪器设备等36项资源设备。后续将结合实际逐步扩大互选课程及共享共保资源设施的范围。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民间艺术”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