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视觉过载,播客正在兴起,有平台用户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听众多为年轻学生和员工
播客,来源于英文podcast,是一种以音频为主要载体的节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多元发展,播客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文播客节目的数量较三年前增长6倍。有平台称,今年用户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原本小众的播客,正一步步走向大众群。
“00后”大学生陈佳磊从中学时期就开始接触播客了。最近这几年,各大互联网播客平台兴起,他也养成了每天听播客的习惯。不管是在通勤路上、骑行运动的途中,还是在睡前,播客都填补了他的碎片化时间。
记者了解到,一期播客的时长往往在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不等,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商业财经、人文科技、故事怪谈等话题。和陈佳磊一样,喜欢听播客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休闲放松、获取知识、情绪陪伴是主要原因。
播客听众盛伊清说,她现在听了有600多个小时,觉得播客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介质,很多人会把播客当做自己的求职工具,因为很多人会分享一些自己职场或者生活上的经验。
用户大幅增长,听众多为年轻学生和员工
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互联网播客平台的不断兴起,中文播客正在从小众市场向大众群体扩展。
某播客平台首席运营官陈临风介绍,他们平台今年较去年用户数量增长了50%,人文成长和商业科技类是总体上比较受欢迎的两种内容。
一份收集了2000多名播客用户反馈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播客收听人群以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为主,在职员工和学生是主力;在18岁-40岁的核心年龄段听众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超过八成;七成以上听众每天会收听半小时以上播客节目。
某音频平台高级副总裁傅海波介绍,播客是一种“长陪伴、高互动、强价值”的媒介方式,相较于“快流量”,播客的内容价值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从听众的收听量来看,他们平台的播客在2024年保持着30%的增速。
主播称通过内容付费,可以实现商业化
据了解,相比于视频,纯音频的播客制作相对简单上手容易,不同行业的创作者也加入到播客“破圈”的浪潮之中。一条播客是怎样诞生的?做播客能实现商业变现吗?
在北京的一家播客制作公司里,主播丁教正在录制新一期的节目。丁教主持的这档科技商业话题的播客栏目,每周都会邀请业内人士参与对谈。经过采访、脚本撰写、录制以及后期剪辑环节,形成40—50分钟的节目。
2019年,丁教和合伙人一起开了一档播客,讲述商业故事。从项目到一家公司,目前,他们旗下播客节目增加到11档。既有嘉宾访谈,也有消息播报,还有基于大量采访制作的声音特稿节目,团队成员也从2个人增加到了20多个人。
“90后”主播黄骁,也感受到了播客带来的红利。2019年,黄骁和两个朋友一起开始做播客,原本只是寻求一份副业,如今已经发展出了一支9个人的全职团队。他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做了2000多档播客节目,各平台粉丝数量近50万。通过付费内容,实现了商业化。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播客的创作者和听众越来越多,播客的商业化潜力正在得到释放,其中付费内容成为了新的增长点。某音频平台数据显示,听众的付费意愿显著增强,近一年,45.9%的听众购买过付费播客节目。
据了解,除了付费播客,目前,播客的商业化路径还包括播客广告、品牌播客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将播客作为内容营销新方式,探索出了更多可能性。
在上海的一家音频科技公司里,梁亚伟和同事正在为一款耳机品牌的新品,设计在播客平台的创意营销方案。他介绍,相比于其他传播渠道,当品牌和平台数据、主播风格及内容等因素结合,通过播客传递的信息、触达的用户会更加精准。
据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选择和播客平台、播客创作者合作,行业也逐步探索出更多样化的商业合作路径。
行业分析师介绍,当前,随着创作者和听众数量增多、播客的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播客的商业价值逐渐被品牌认可。不过,收益好的创作者占比较少。
缓解视觉过载,“耳朵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如今,播客等“耳朵经济”已经受到了国内一些地方的高度重视。日前,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就呼吁,进一步规范“耳朵经济”发展,畅通文化消费“新赛道”。
有专家认为,媒介的演化符合“人性化趋势”。与视觉媒介相比,声音媒介不仅缓解了用户长期被视觉裹挟带来的审美疲劳,更可以为使用者带来特有的亲切感、陪伴感和沉浸感,甚至满足个体与社会连接的需要。“耳朵经济”也是消除孤独感的重要途径,是人类进行深度交流的重要桥梁。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创新使得高质量内容不断涌现,为音频产业带来了新动力。随着互联网音频技术的发展,其独有的价值会在产业的深入发展中越来越明显。随着行业生态的不断完善和越来越多的外部资源的涌入,“耳朵经济”的商业价值凸显,发展前景看好。
极目新闻综合央视财经、人民政协网、央广网、新闻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民间艺术”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